6月12日, “2019物聯網科技創新峰會暨國物標識平臺合作伙伴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行。力龍信息董事長吳余龍作為分享嘉賓應邀出席。
此次峰會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南沙區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指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廣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聯合主辦。政府領導、院士專家、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等500多位嘉賓集聚一堂。
“在政府的主導下,科研院所能建立起這樣的物聯網根體系和基礎資源設施,不只對我們中國有非常大的意義,對全世界物聯網的發展都是很重要的”,胡啟恒院士這樣評價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簡稱:國物標識平臺)的建設成果。國物標識平臺戰略由倪光南院士、胡啟恒院士、孫九林院士、錢華林研究員等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指導制訂。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廣州網絡中心理事長廖方宇致歡迎辭
國家戰略布局,推進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早在2010年,物聯網就被正式列入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中國是最早布局物聯網的國家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講話時提到,“全球物聯網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當前正處于產業爆發前的關鍵布局期。加速我國物聯網發展,一定要依靠核心技術,找準技術切入點,著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和應用示范項目的建設。”
“自國物標識平臺落地廣州南沙以來,催生新的面向整個物聯網產業的應用和服務,形成新的產業結構,為廣州的科技創新注入新活力”,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巡視員梁加寧介紹說,“針對國內外多種異構標識體系長期并存的現狀,國物標識平臺設計并實現了異構標識統一管理和開放互通的架構,實現Ecode、Handle、EPC、OID等多種標識編碼體系的兼容”。
加速掌握國際標準的話語權,推動產業規?;?span lang="EN-US">
《國物標識平臺白皮書》也在當日發布?!栋灼凤@示,近一年來,國物標識平臺在物聯網各行業快速落地,已經完成了全生命周期溯源、智慧城市、數據共享、智慧農業、工業物聯網等領域基于標識服務的應用示范。截至目前,平臺的物聯網標識注冊量超過792億,累計標識服務次數超過88億次。
會上,力龍信息董事長、北京大學時空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城市智腦聯合實驗室主任吳余龍先生圍繞“基于國家物聯網(北斗)標識的城市萬物互聯體系”分享了獨到的見解和經驗做法。
吳余龍博士帶領下的力龍信息,多年來以政府管理創新研究為突破口,智慧城市建設為載體,北斗全球時空網格碼為基本工具,探索實現社會進步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幸福城市等方向,創新性提出“城市智腦”建設架構體系,致力于構件萬物互聯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