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下午,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南京)人工智能+國際論壇”在南京江寧會展中心酒店隆重舉行,論壇集聚海內外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以及前沿科學技術領域專家,展示人工智能在物聯網、5G通信、智能城市等領域的產品。此次論壇人工智能專家將為南京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物聯網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已然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之下,近些年中國的物聯網發展勢頭迅猛,預計到2025年,中國物聯網接入設備將達到1000億個,如此龐大規模的設備怎樣有效組織并互聯,便成了當前迫在眉睫的問題。在此次論壇的分論壇二(人工智能+物聯網)會議現場,北京大學時空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北京都在哪智慧城市(iWherecity)科技有限公司CEO、城市智腦聯合實驗室主任吳余龍博士為大家分享了“一碼一世界”,基于北斗網格碼的萬物互聯標識技術應用產業體系。
以下是吳余龍博士在“中國(南京)人工智能+國際論壇”上的演講實錄(主題:《一碼一世界-基于北斗網格碼的萬物互聯標識技術應用產業體系》)。
吳余龍:謝謝,感謝組委會給我這樣的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研究和實踐成果。
一碼一世界可能有點佛系或者說禪意,用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還是非常貼切的。
我今天講的內容分為成幾個部分,時間是20分鐘左右。我給大家講一下我們現在目前面臨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有兩個概念特別火,第一個就是全球化,因為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個絕對的全球化思維,我們已經跨越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思維;第二個是我們進入了一個虛擬的時代,這個時代我們經常會有一些問題不斷的去挑戰自己,你是誰,我們所說的哲學問題,你在哪里,要到哪里去的問題,這些問題傳統的理解是一個哲學的概念,但是我們在全球化、數字經濟或者互聯網時代也會非常明確的面對一個挑戰。比如我們在上網的時候會關注對方是誰,我們經常在一個游戲里面都會覺得我是誰,都會面臨這樣很多的問題;
連接時代,也是缺乏一個我們所認為的標識問題。
智能時代,剛才李總說無人酒店,無人售貨,現在大量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導致一些無人的服務。這種無人服務的過程當中,怎么樣我們可以感受到統一的標識,特別是剛才談到全球物流的問題,因為國家的原因,因為語言的原因,因為物流等各方面跨行業物流多次聯運的原因,都會帶來巨大的地址統一性問題,還有貨物統一標識的問題。
我后面會和大家分享解決全球物流高效的問題有一個很大的成果。前段時間我們的研究曾上了相關搜索的排行第一,關于我們一個新型的全球郵編的問題。
這些問題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挑戰,特別是跨境電商的挑戰與多方面的挑戰??傊?,這些挑戰都是一些新的機遇。我們認為現在面臨著技術進步,新的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剛才日本的院士提到說從狩業、到農業、工業、無業的發展過程當中,數字經濟的發展是我們一個最好的方向。數字發展過程中最實際的就是所謂的智能空間,智能空間的研究,就像把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一體化,去實現未來服務無人化的過程。
我們前面講了那么多問題,那么多挑戰,那么多機遇,它最后實際要解決什么問題呢?就是解決萬物互聯的問題,萬物互聯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物聯網問題。
為了實現萬物互聯,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需要解決,萬物互聯的萬物都得有一串數字身份證,這個問題沒有解決,萬物互聯的發展依舊存在障礙。大家回頭想想,我們怎么去解決萬物互聯,現在看到的一盞燈,一個杯子,方方面面的物體,在萬物互聯的過程當中怎么去為它們做標識,這個問題目前依舊沒有解決。每個人都有一個身份證,現在每一個門牌都有一個地址,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這些地址都有很強的行政屬性,而且還有一個很強的順序碼,它都是我們編出來的,包括虛擬世界的IP地址,都是人為的編出來的,和我們生活當中實際的場景,跟我們所理解的時間、空間的關聯度太差。
我們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核心在研究一個內容,這是國家973項目的一個課題,花費了接近20年的時間,它就是全球網格剖分技術。它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把我們的地球像西瓜一樣,以地球地心為原點,然后以赤道為剖面進行等分的剖分,一直剖分到32級的時候,就已經到了厘米級。是什么概念呢?我們可以理解像素,大家講照相,100萬像素,1000萬像素,5000萬像素,1億像素,在地球剖分32級下來大概是50萬億像素,它約等等人的神經細胞。
我們現在用這樣的一套方法把整個地球剖分為若干個格子,我們叫地球網格,每一個格剖分出來以后,再按照傳統的地理編碼規則計算,地心是0,然后赤道也是在地表,剖分的過程當中可以給出每一個格,有一個唯一的編碼。如果這里是0,四等分以后就是0、1、2、3、4。經緯度受不受我們的行政限制?大家知道經緯度是客觀存在的,因為位置是客觀存在的,時間是客觀存在的,所以說我們現在如果按這樣的方法,就可以形成一個客觀存在的空間、時間編碼,意味著我們現在坐的這個地方,就是被這樣的網格無縫無疊的充滿了整個空間,而且每個空間我賦予了它唯一的一個編碼,意味著我們對每一個物體可以用空間的方法對它成像,在成像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可以形成一個萬物的統一編碼。北斗辦就把我們這套技術確定為北斗的統一標準,且為國家標準。由此,我們稱為北斗網格碼,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一種算法。
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我們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套編碼體系,它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地球表面的,地球表面我們已經發布了國際標準。
北斗網格碼的編碼標準,在2017年列入了國家修訂計劃,大家看到的北斗網格碼技術,由此演變出來可以干嗎呢?就是能夠解決剛才談到的這個問題,叫萬物標識。我們知道萬物都存在于能夠想象到的一個空間里面,每一個空間里面都一定是在我的網格的像素里面,所以我們對所有的網格都能給予它一個時空的統一編碼,這意味著我們就能夠對萬物互聯產生一個唯一的標識或者唯一的編碼,這就解決了萬物互聯最基本的問題。
北斗網格碼同時可以對我們數據進行處理。我們發現所有的數據是怎么產生的,都是場景,比如我現在和大家說話,說話的時候有個錄音,有個攝像,攝像、錄音的過程當中就會形成音像的文件或者影音的文件,大家就會發現所有的場景跟時間、空間相關。我們用時空的方式再去組織這些數據的時候就會形成基于時空的數字組織框架。
程承旗院長(現任北京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有一個比較大的想法,由北斗網格碼形成地球的大數據,這樣的一套方法,將數據組織在一起,我們就可以形成由網格覆蓋的一套空間地圖,這樣空間地圖加上我們所謂的智能空間,從局部的角度來說,就能夠去解決場景服務問題。我們這套研究方法和早上談到的情感計算又有點區別,我們更多談的是空間智能。
這里面,我們最終又形成了一套新的網絡體系。虛擬世界這個是萬維網,我這套理論也正好形成了GGG的萬物互聯網。WWW針對WORLD WIDE WEB。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核心的技術里面,大家思考過一個問題沒有?我們講的區塊鏈的核心就是數據塊,用我們這套編碼體系形成所謂的鏈才是真正的區塊鏈。而且這套體系大家想一下,為什么我們在傳統的物品溯源、農業物品的溯源過程當中很多不可信,是因為溯源碼,大家對溯源碼和溯源過程當中的數據記錄,數據的記錄肯定都是大家實際運行過程當中產生的,但是最不可信的就是產生的二維碼,那個碼都是我們在不同的組織、不同的部門形成的一個賦權碼,它都是主觀碼或者順序碼的特征形成的。
我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基于剛才的編碼規則,加上各個行業的特征,就形成了所謂的三個賦予的聯合碼體系,一個是位置碼,一個行業碼,加上權力碼,組成這樣的一套體系,由這套體系可以形成孿生城市。
在這樣的技術上我們又可以形成行業應用,高精細標識,基于位置電網、燃氣數據熱力圖。電網的17億設備,他們現在只有列表,沒有形成空間地圖,我們在城市運維過程當中,一個井蓋100平米的地方,如果有10個井蓋,你會發現井蓋的標識都不一樣,因為它來自于不同的部門,這給我們城市的運行和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
車位服務,為什么車位不能共享?很簡單,因為每個停車場都有自己的停車系統,我們對每一個車位的標識都不一樣。未來如果要實現城市的車位共享,八成是要對車位做統一位置編碼。
小區的指路,還有物流快遞尋址服務。我們未來正在實現的就是統一的地址碼,這個地址碼就是一串編碼。大家知道如果用阿拉伯數字把全球的地址做解析,這個物流會非常方便。傳統的過程當中,一個地址需要用文字表達,還有一點,跨境物流和行業協同,阿里的物流體系號稱自己是不做物流,但是我們怎么樣把所有物流公司的標準統一,核心是按照地址形成我們的統一編碼體系。
還有地鐵的資產管理,現在為什么指揮系統里面視頻某一個東西點不出來,是因為沒有形成統一的數據標準。在旅游尋址過程當中,還有企業標識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去解決的一些問題。一個好的技術一定要轉化為產品,一定要形成我們的產業,一定要形成我們產業的生態,才能夠去轉換出它的價值。
我們目前正在打造“1195產業體系”,我在這個體系里面形成一個GCU的編碼中心,形成一個全球的萬物標識平臺,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九大行業應用。
這個編碼中心,是我們和中科院聯合建立的解析平臺。服務于我們形成的每一個行業的,交通、農業、電力、數字政務、停車、旅游等等。
最后打算落地五個落地項目,包括落地一個GUC研究院,我們在各個行業里面都要形成統一的編碼體系。形成一個GUC的應用聯盟。形成一個城市智腦,并打造產業基地。
以上就是我對大家分享的內容,這些也我在國外和科技學者們所講的“一碼一世界”。
隨后,現場有觀眾對吳余龍博士的報告進行互動提問。
問:您的PPT里面有幾個項目,能不能給我們分享一個?
吳余龍:我可以跟你分享一個我們做得比較成功的項目。第一個項目就是停車,停車這件事情是我們城市市民最痛的,或者民生里面政府很難解決的,它核心有三大問題,第一大問題就是車位不足,車位數量不足,這是在建設過程當中大家投資的動力不足?,F在車位缺口50%,南京現在的機動車保有量有300萬左右,車位可能只有150萬左右,車位數量嚴重缺乏,什么原因呢?不是沒有空間,是大家覺得建立車位以后不掙錢,車位沒有流動起來。車位盡管不足,但是現在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50%的車位還空著,空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我不知道那里有車位我可以停車。
解決這些件事情,我覺得就是要干好兩件事,第一件事,給城市里面的每一個車位能夠賦予一個客觀的,具有位置屬性的統一編碼,然后迅速的跟所有的停車系統做對接。
我有一個理念,我們目前所有停車場的車道閘都是為了收費而阻礙了停車效率。我預測,未來十年車輛閘就會被取消掉,我們都是電子監管的模式,以車位為核心,城市的車位共享不是停車場共享。通過這樣形成一個車位地圖,現在沒有形成車位地圖,目前都是車位停車場地圖。
車位的交易,現在我們的車位是不能交易的,為什么不能交易呢?因為沒有產權證,我們只有停車場的產權證,車位不能交易,就導致整個車位流動性不好,為什么房子都漲價了?是因為大家都在流動,能夠形成流動的資產。如果我們能夠把每個車位編碼為一個統一的車位編碼-資產碼,就能夠實現車位的使用權的流動,意味著未來可以評估每一個車位的價值,所有的開發商都有建車位的動力。
現在的機械停車位等等都沒有辦法確權,我們要有一種新的數字確權的模式實現車位的交易,這個時候車位就可以流動起來。
像旅游,我們和國家文化旅游部正在實現全球的旅游標識系統。
還有一個主要的運用就是物流,第一個解決地址編碼的問題,精準地位?,F在物流的準確率,順豐號稱非常高了,也只是送達率,自己建的體系能達到98%,每天的一千萬件,2%的流動產品大量的消耗,原因是信息不夠準確。
物流之間的協同,中國在物流GDP的開銷上是達到了15%、16%,美國8%。我們提升的空間至少是8%。
我們第二個要解決的就是對所有快遞物品的統一編碼。很多物流公司的編碼都不一致,導致在物流的二方三方四方協同的過程當中做不到統一的調度,ERP系統特別復雜。我覺得通過我們這種編碼,就可以解決統一的編碼標準問題,因為它是客觀碼。如果跟部門相關,順豐編的碼憑什么給其他物流公司用,其他物流公司編的碼我憑什么用。只有共通的編碼可以形成統一的數字交換碼,只有這種數字交換,才能解決我們在數字經濟時代中權利編碼統一的問題。
其實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權利和我們的行政權利有著本質的區別,數字權利更講客觀性,傳統的管理權利是講我是你的老大,我是你金字塔的上面,你下面就得聽我的,那叫權利。數字時代叫扁平架構,都是屬于流通的模式。所以說到現在為止,數字貨幣(比特幣)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問:IPV6,IPV9和北斗網格編碼有什么區別?
吳余龍:它不是這個概念,它所表達的是另外一個算法的問題。我們所說的IPV6,IPV9,它是網絡世界,表達一個對象的方式,北斗網格編碼是表達實體世界的編碼方式,這兩個結合起來就變成了GUC碼。